-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饒南燕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乳腺腫瘤醫學部(乳腺外科)
-
肝臟類癌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腫瘤,多由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惡變形成。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激素水平、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5-09-22 20:07
1.癥狀表現:患者可能會出現右上腹疼痛、腹脹、乏力等癥狀,也可能無明顯癥狀。
2.發病機制:神經內分泌細胞異常增生和分化,導致腫瘤形成。
3.診斷方法:常用的有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MRI等,以及病理活檢確診。
4.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肝移植、化療、放療等。
5.預后情況:取決于腫瘤的大小、位置、是否轉移等,早期治療預后較好。
總之,肝臟類癌雖然少見,但如果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可有效改善預后。患者應保持積極心態,配合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印杰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肝臟類癌具有神經內分泌特性,屬APUD細胞瘤,能分泌多種肽類和生物胺,包括5-羥色胺、胰多肽(PP)、胰島素、生長抑素、胃泌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前列腺素、降鈣素等,其中胃泌素、胰多肽(PP)在肝臟類癌中最常見,是少數病人產生類癌綜合征的主要物質基礎。
2015-09-22 20: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甲書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肝臟類癌指繼發于其他疾病過程中的一種臨床表現,是因某些藥物所致。藥物如噻嗪類利尿藥、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劑量阿司匹林和煙酸等
2015-10-05 1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