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長輝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慢性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常因急性期治療不徹底、耐藥菌株感染、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所致。治療包括抗菌藥物治療、對癥治療等。 1. 病因: 急性期未徹底治愈:急性期治療不規范或不徹底,導致細菌殘留,引發慢性感染。 耐藥菌株感染:感染的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物耐藥,影響治療效果。 營養不良:身體營養狀況差,抵抗力降低,易使病情遷延不愈。 免疫功能低下: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機體難以有效清除病菌。 腸道原有慢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使腸道環境利于病菌生存。 2. 治療方法: 抗菌藥物治療:可選用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復方磺胺甲噁唑等,需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藥物。 對癥治療:發熱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解熱鎮痛藥;腹痛劇烈者使用顛茄片等解痙鎮痛藥;頻繁腹瀉導致脫水時,需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中醫治療:根據病情,可選用中藥調理。 生活調理: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膩食物。 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評估治療效果。 慢性細菌性痢疾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和患者個體情況,患者應遵醫囑進行規范治療,并注意生活調養,以促進康復。
2024-10-08 19: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慢性細菌性痢疾大多是因為急性期治療不當,或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腸寄生蟲病以及平素不注意飲食衛生等多種原因造成
2024-10-09 0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