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宇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口腔科
-
涎石癥是一種常見的唾液腺疾病,主要由唾液成分改變、導管狹窄、異物阻塞、炎癥等因素引起。治療方法除手術外,還包括保守治療、藥物治療、唾液腺內鏡治療、碎石治療、局部理療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5-08-04 19:11
1.保守治療:通過多喝水、按摩腺體、咀嚼無糖口香糖等方法,促進唾液分泌和排出,有時小的涎石可能自行排出。
2.藥物治療: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等控制炎癥;使用阿托品等減少唾液分泌,緩解疼痛。但藥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唾液腺內鏡治療:通過內鏡直接觀察腺體和導管內的情況,可取出較小的涎石,并對導管進行擴張和沖洗。
4.碎石治療:利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技術將較大的涎石擊碎,使其更易排出。
5.局部理療:如熱敷、超短波等,有助于緩解腺體炎癥和疼痛。
總之,涎石癥的治療方法多樣,具體選擇哪種方法應根據涎石的大小、位置、患者的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口腔科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涎石癥?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由涎腺導管或腺體內形成鈣化性團塊導致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及病理變化的一種疾病。90%發生于頜下腺,其次為腮腺,涎石病主要癥狀是阻塞癥狀:進食時,尤其吃酸性食物時腺體腫大、脹痛,這是因為涎石使唾液不能通暢排出,而唾液分泌又不斷增加所致。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越多,癥狀愈重。發生于頜下腺時,可伴有同側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同側耳部及耳內。由予涎腺不可能發生完全阻塞;涎液可以逐漸流出,在分泌減少后,涎腺又逐漸縮小,疼痛消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