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騫康 主治醫師
天津市職業病防治院
三級
神經內科
-
1、矯正屈光不正青少年在睫狀肌麻痹后驗光,如有近視應完全矯正以加強調節,對消除外隱斜有較好的作用,如有近視散光,遠視散光,混合散光均應矯正,以提高視力增加融合性輻輳功能,對治療外隱斜也有幫助。
2、三棱鏡底向外及同視機訓練主要增加融合性輻輳,對嚴重病便,收效不大。也可用鉛筆做近點訓練,即將筆尖由遠移近到出現復視后再退回原處反復訓練,以上訓練如持之以恒對治療外隱斜也有幫助。
3、配截底向內之三棱鏡戴底向內三棱鏡,雖無增強肌肉的肌力,但在緩解視力疲勞方面效果顯著。Parks(
1975)特別贊賞此法,鏡片處方以能消除癥狀之最小度數為限,矯正外隱斜度數的1/4~2/3,將棱鏡分別置于一只眼或雙眼前,棱鏡底向內治療視力疲勞,可以減輕癥狀,但也可能使融合性輻輳更差,癥狀再出現。
4、手術以加強內直肌為主,行一眼或雙眼內直肌加強術,內直肌每縮短1mm大致上矯正3~5△,波動范圍約2△,手術治療必須慎重,以看遠時外隱斜度數亦大為適應證,如看遠眼位正常,或有少量外隱斜,而看遠外隱斜度數大,則術后可能出現以下二種情況:①術后癥狀雖然緩解或消失,但外隱斜和癥狀可復發。②術后看近癥狀消失,閱讀可堅持,但看遠出現同側復視。Hermann(
1981)對14例輻輳不足患者,進行雙眼內直肌截除,術后發生看遠時復視,建議用壓貼三棱鏡,底向外解除復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