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踝關節扭傷多為外側受傷,主要與外側韌帶相對薄弱、踝關節的解剖結構、運動姿勢、肌肉力量不平衡以及地面狀況等因素有關。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5-08-28 17:05
1.外側韌帶薄弱:外側的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相對內側的三角韌帶更薄弱,容易在受力時損傷。
2.踝關節解剖結構:踝關節內側高、外側低,外側承受更大的壓力和扭轉力。
3.運動姿勢:運動中如跑步、跳躍時,足常處于內翻位,易導致外側受傷。
4.肌肉力量不平衡:外側肌肉力量相對較弱,對關節的保護作用不足。
5.地面狀況:不平整的地面增加了踝關節扭傷的風險,尤其是外側。
總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踝關節扭傷多發生于外側。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中,應注意保護踝關節,運動前充分熱身,選擇合適的鞋子和場地,以減少扭傷的發生。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這是由于外踝比內踝要長一些,于是支撐住了踝關節外側,同時,內踝部分有一組堅強的韌帶,稱為“脛側副韌帶”(又叫“三角韌帶”),呈扇形自內踝伸展到足骨上,緊緊地拉住了踝關節內側。兩者同時發生作用,當踝關節扭動時防止踝關節向外翻,而是經常地令踝關節過度向內翻,這時就使比較薄弱的腓側副韌帶發生撕裂損傷。這就是踝關節扭傷多見于外側(也即是腓骨側)的原因。
2015-08-28 1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