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放射性腸炎是一種由于放射治療引發的腸道炎癥,其易患人群主要包括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有腸道慢性疾病者、老年人以及長期營養不良者。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5-01-08 10:35
1. 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如患有婦科惡性腫瘤、男性前列腺惡性腫瘤等疾病,在接受放射治療時,腸道組織受到射線照射,容易引發放射性腸炎。
2. 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系統較弱,難以有效抵抗射線對腸道的損傷,增加患病風險。
3. 有腸道慢性疾病者:本身腸道存在炎癥、潰瘍等慢性問題,在射線作用下更易發展為放射性腸炎。
4. 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腸道修復和代償能力減弱,對射線的耐受性差。
5. 長期營養不良者:營養狀況不佳,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和修復能力不足,易受射線影響。
總之,以上人群在面臨可能導致放射性腸炎的放射治療時,應更加關注腸道健康,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放射性腸炎?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本病最常見于宮頸癌、膀胱癌、晚期大腸癌經鈷、鐳錠放射治療后,繼發率在10%~60%。多數是由于小腸和大腸對放療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別可累及小腸、結腸和直腸,故又稱為放射性直腸、結腸、小腸炎。 根據腸道遭受輻射劑量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發病的緩急,一般將放射性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又根據射線來源放置在體內外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和內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腸黏膜細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動脈壁腫脹、閉塞,引起腸壁缺血,黏膜糜爛。晚期腸壁引起纖維化,腸腔狹窄或穿孔,腹腔內形成膿腫、瘺道和腸粘連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