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膝蓋外傷縫針后小腿和腳腫是較為常見的現象,通常與傷口炎癥、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體位因素、感染以及個人身體恢復能力等有關。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4-10-04 13:59
1.傷口炎癥:縫針后傷口會出現炎癥反應,釋放炎癥介質,導致周圍組織腫脹。一般通過冷敷、抬高患肢等方法緩解。
2.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外傷會影響局部血液回流,造成血液淤積,引起腫脹。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邁之靈片等改善循環的藥物。
3.體位因素:長時間下垂患肢會加重腫脹。應盡量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
4.感染:若傷口發生感染,也會出現腫脹,還可能伴有發熱、疼痛加劇等癥狀。此時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等進行治療。
5.個人身體恢復能力:不同個體的恢復能力不同,有些人消腫較快,有些人則較慢。要注意營養均衡,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有助于恢復。
一般來說,經過適當的處理和休息,膝蓋外傷縫針后的腫脹會在 1 - 2 周內逐漸消退。但如果腫脹持續不緩解或出現加重、疼痛等異常,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