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長輝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股骨干骨折后引發骨髓炎,通常與感染、骨折處理不當、身體抵抗力弱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療、手術清創、加強營養支持等。 1.感染因素:骨折部位細菌侵入,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需使用敏感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 2.骨折處理不當:復位不佳、固定不牢固等,可能需要再次手術矯正。 3.身體抵抗力弱:患者自身免疫力差,影響恢復,要補充營養,多攝入蛋白質、維生素等。 4.局部血液循環差:影響藥物和營養供應,可通過改善微循環的藥物輔助,如前列地爾。 5.治療不及時:延誤病情導致炎癥加重,需及時規范治療。 總之,股骨干骨折后骨髓炎要綜合治療,患者要積極配合,注意休息和飲食,促進康復。
2024-09-30 02:20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股骨干骨折? 股骨是人體中最長的管狀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骨干。股骨干為三組肌肉所包圍,其中伸肌群最大,由股神經支配;屈肌群次之,由坐骨神經支配;內收肌群最小,由閉孔神經支配。由于大腿的肌肉發達,骨折后多有錯位及重疊。骨折由強大的直接或間接暴力導致。由于股骨部肌肉發達,血供豐富,對骨折后的愈合有利,但同時骨折也常伴隨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及出血。又由于股部肌肉對骨折端的牽引力大,因此對骨折移位的復位及維持影響較大。股骨干周圍的外展肌群,與其他肌群相比其肌力稍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著在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