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毛銳 副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
感冒咳嗽時通常不建議打預防針,主要原因包括身體抵抗力下降、影響預防針效果、可能增加副作用風險、個體差異影響以及預防效果不佳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4-01-16 06:44
1. 抵抗力下降:感冒咳嗽表明身體正處于免疫應激狀態,抵抗力相對較弱。此時接種預防針,身體可能難以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
2. 影響預防針效果:身體的免疫系統在對抗感冒病毒時,可能無法充分對預防針中的抗原產生應答,導致預防針不能發揮最佳的預防作用。
3. 增加副作用風險:感冒期間接種預防針,可能會加重身體不適,如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等,甚至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4. 個體差異影響: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免疫反應不同,但總體而言,感冒時接種預防針的風險相對較高。
5. 預防效果不佳:在感冒咳嗽時接種,預防針產生的抗體水平可能不達標,從而降低預防疾病的效果。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預防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議在感冒咳嗽癥狀完全消失,身體恢復健康后再進行預防針的接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