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曾永青 主任醫師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脾虛濕盛、胃熱是常見的中醫證候,多由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逸失度等因素引起。表現為食欲不振、腹脹、口臭、大便黏膩等癥狀。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8-11-29 08:33
1.飲食調理: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油膩、甜膩食物,多吃薏米、芡實、山藥等健脾祛濕的食物。
2.運動調理: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等,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脾胃功能。
3.情緒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緊張、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以防影響脾胃運化。
4.藥物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參苓白術散、藿香清胃膠囊等藥物,但需遵醫囑。
5.中醫理療:如艾灸、拔罐等,有助于祛濕清熱,但要由專業人員操作。
6.生活起居: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注意居住環境的干燥通風。
調理脾虛濕盛、胃熱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如果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榮偉 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可以去看中醫,根據辨證使用黃連清胃丸、牛黃清胃丸等。平時多運動,清淡飲食,特別是晚餐,應以清淡流質、半流質飲食為主。
2014-01-12 1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