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濤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腳踝、小腿水腫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久坐久站等生理因素,也可能是心源性、腎源性、肝源性、營養不良性疾病或下肢靜脈回流障礙等病理因素。 1. 生理因素:長時間久坐久站、過度勞累或女性經期前,可能導致下肢血液回流不暢,引起水腫。一般通過適當休息、抬高下肢、按摩等可緩解。 2. 心源性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臟泵血功能減弱,導致血液淤積在下肢,引起水腫。治療常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氫氯噻嗪、螺內酯等,同時治療原發心臟疾病。 3. 腎源性疾病: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腎臟疾病,導致蛋白丟失過多,膠體滲透壓下降,出現水腫。需針對腎病治療,可能用到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等。 4. 肝源性疾病:肝硬化時,肝臟合成蛋白能力下降,膠體滲透壓降低,引發水腫。治療包括保肝藥物如多烯磷脂酰膽堿,補充白蛋白等。 5. 營養不良性疾病:長期營養不良,蛋白攝入不足,可出現水腫。需改善營養,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 6. 下肢靜脈回流障礙:下肢靜脈血栓、靜脈曲張等,阻礙血液回流,導致水腫。治療可能包括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必要時手術治療。 總之,腳踝、小腿水腫的原因多樣。若水腫持續不消退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2-10 0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