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鄭勁平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內科
-
發燒流鼻涕,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過敏、鼻竇炎、流感、肺炎等引起。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8-11-27 16:37
1.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細菌侵襲,導致鼻腔和咽喉炎癥,出現發燒流涕。可使用利巴韋林、清開靈顆粒等。
2.過敏:接觸過敏原,引發鼻腔過敏反應。需遠離過敏原,必要時用氯雷他定。
3.鼻竇炎:鼻竇發炎,分泌物增多。可應用阿莫西林、鼻竇炎口服液。
4.流感:流感病毒感染,癥狀較嚴重。口服奧司他韋。
5.肺炎:肺部炎癥累及呼吸道。使用頭孢呋辛酯、氨溴索等。
出現發燒流鼻涕,應注意休息、多喝水。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冉令超 醫師
肥城市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婦科
-
平時我們所說的“獻血”,基本上指的是獻“全血”,即血液的全部成分,200ml,300ml或者400ml,整個抽出來。而捐獻血小板,則是屬于捐獻“成分血”,即抽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主要是血小板),然后把其余成分回輸給人體。 那么,獻全血和獻血小板有什么不同呢?
2014-01-02 15:47
1. 回報不同。血小板捐獻分為“單采”和“雙采”,捐獻單采血小板相當于捐獻全血800ml,雙份血小板相當于捐獻全血1600ml。也就是說,捐獻血小板對獻血者的回報更大。
2. 對身體的影響不同。個人體會,捐獻血小板對于身體的影響更小,我捐獻全血之后會感覺很困倦,但捐獻血小板后身體卻沒有任何反應。
3. 捐獻間隔不同。捐獻全血之后,必須間隔六個月才能進行下一次捐獻。而捐獻血小板的間隔僅為28天,因為血小板在48小時左右就可以回恢復到正常水平。因此,血小板可以每個月捐獻一次。
4. 采血過程不同。捐獻全血直接采血裝進袋子,一般時間較短。而捐獻血小板需要采血機,采血機將部分血液從獻血者身體抽出,講過分離,再將剩余成分回輸到人體,此過程需要重復多次。因此,捐獻血小板需要較長時間,我試過一般單采血小板時間為一小時左右,時間根據個人身高體重、血管粗細、血液循環速度等等指標而略有不同。
5. 對獻血者要求不同。捐獻全血要求獻血者體重45kg以上。而捐獻成分血要求體重50kg以上。另外,捐獻血小板對于血液質量有更高的要求,獻血者的血液粘稠度、血脂含量、紅細胞含量都必須符合要求(有相當部分人通不過檢驗)。單采血小板要求單位血小板含量在150以上,雙采要求血小板含量在250以上。
6. 抽血檢驗過程不同。獻全血只要在手指上扎一下,檢驗血液即可。但捐獻血小板由于對血液質量要求更高,因此檢驗時需要抽取5毫升血液。
7. 對于一些輸血者而言,血小板更有針對性。因為某些血液病患者主要缺少的是血小板,而血液中其他成分并不缺乏,此時如果輸入全血,則需要輸入很多全血才能達到血小板正常水平,效率不高,浪費血液,而且,這樣還會造成血液些成分過高,對患者來說不是很安全;而單單輸入血小板的話,基本上一個單位就足夠了,對患者來說非常有針對性,能夠很快地使病情得到控制。
8. 對于輸血者而言,血小板更安全。因為血小板本身成分單純,機采血小板采的是血小板和血漿兩部分,這兩種成分其實是沒有血型的分別的。不過,為了患者的安全,輸血小板時仍然是會根據血型來輸,但輸入血小板產生輸血不良反應的幾率很小,對于虛弱的血液病患者,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暫時只想到這么多,大家如果有什么問題或者想要補充的就寫在后面吧。捐獻血小板的基本要求:一,捐過全血且各項檢查結果正常;二,體重男60公斤以上,女55公斤以上。三,手臂上的血管較明顯,一向扎針順利。
1、獻血者在獻血前一天和當天早晨禁食雞、肉、魚、奶及蛋豆制品等高脂肪食物;
2、捐獻前一天應保證充足的睡眠,不飲酒,多飲水,當日吃早餐,不得空腹獻血。
3、獻血者在獻血前一周不得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抑制血小板代謝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維生素E、消炎痛、潘生丁、氨茶堿、氯霉素及抗過敏藥物等。
4、獻血前保證充分的睡眠和穩定的情緒,獻血期間避免精神緊張,要全身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