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秀菊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內科
-
慢性失血是指長期、緩慢的血液流失過程。其原因多樣,癥狀表現不一,后果也較為嚴重。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3-12-16 12:27
1.原因:常見的有胃腸道慢性疾病如胃潰瘍、腸道息肉等;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泌尿系統疾病如慢性腎炎;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導致的胃腸道出血。
2.癥狀:早期可能表現為乏力、頭暈、心慌;逐漸出現面色蒼白、皮膚干燥;嚴重時會有心悸、呼吸困難等。
3.后果:長期慢性失血可導致貧血,影響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如心臟負擔加重,易引發心力衰竭;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兒童和青少年會影響生長發育。
4.檢查:可通過血常規、大便潛血試驗、胃腸鏡、婦科檢查等明確病因。
5.治療:針對病因治療,如治療胃腸道疾病、控制婦科疾病等。貧血嚴重時可補充鐵劑、維生素B12等。
總之,慢性失血危害較大,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并積極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