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鄭少江 主任醫師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病理科
-
肺切除四分之一后,患者的存活和生活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剩余肺功能、術后康復、基礎健康狀況、生活習慣以及是否存在并發癥等。 1. 剩余肺功能:剩余的肺組織能否有效代償切除部分的功能至關重要。如果剩余肺功能良好,可基本滿足身體的氧氣需求。 2. 術后康復:積極的術后康復訓練,如呼吸功能鍛煉、適當運動,有助于恢復肺功能和身體機能。 3. 基礎健康狀況:若原本就有慢性心肺疾病,可能會增加術后恢復的難度和風險。 4. 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避免空氣污染、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對身體恢復有益。 5. 并發癥:術后可能出現感染、胸腔積液等并發癥,若能及時發現和處理,影響相對較小,反之則可能影響恢復和生活質量。 總體而言,肺切除四分之一后,多數患者通過積極治療和自身調整,能夠存活且保持相對正常的生活。但個體差異較大,需要密切關注身體狀況,遵循醫生建議。
2024-11-28 17: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肺切除四分之一后,患者通常可以存活,但對生活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如呼吸功能、體力活動、免疫功能、心理狀態和后續疾病風險等。 1.呼吸功能:肺容量減少,可能出現呼吸急促、氣短等,尤其在劇烈運動時。但剩余肺組織會代償性增生,逐漸改善呼吸狀況。 2.體力活動:耐力下降,無法進行高強度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鍛煉,增強心肺功能。 3.免疫功能:肺部作為免疫器官的一部分,切除部分后免疫功能可能有所減弱,易患呼吸道感染。應注意防護,預防感染。 4.心理狀態:可能因身體變化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需要及時心理疏導,保持積極心態。 5.后續疾病風險:增加肺部其他疾病的發生風險,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需定期復查,早發現早治療。 總體而言,肺切除四分之一后,通過合理的康復和生活方式調整,多數患者能較好地適應,維持相對正常的生活。但個體差異較大,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2024-11-29 0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