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顏玉君 副主任醫師
澄江市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普通外科
-
腳痛且針灸、貼膏藥無效,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如外傷、關節炎、神經病變、痛風、足底筋膜炎等。 1.外傷:若腳部受到撞擊、扭傷等,會引起疼痛。治療通常包括休息、冰敷、加壓包扎和抬高患肢。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修復受損組織。 2.關節炎:如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如熱敷、超短波等;病情嚴重者可能需關節置換手術。 3.神經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等可致腳痛。治療以控制原發病為主,同時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 等。 4.痛風: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腳部關節可引發疼痛。治療包括低嘌呤飲食、多喝水,藥物有秋水仙堿、別嘌醇、苯溴馬隆等。 5.足底筋膜炎:長時間站立、行走等易引發。治療包括休息、拉伸訓練、使用足弓支撐墊,藥物可選擇美洛昔康、依托考昔等。 腳痛原因多樣,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若腳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2-01 16: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小名 住院醫師
家庭醫生診所
其他
內科
-
腳痛且針灸、貼膏藥無效,可能由多種原因導致,如外傷、關節炎、神經病變、血管疾病、感染等。 1.外傷:若腳部受到外力撞擊或扭傷,可能導致肌肉、韌帶或骨骼損傷。治療方法包括休息、冷敷、包扎固定,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修復。 2.關節炎:如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可引起關節疼痛。治療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如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抗風濕藥,以及物理治療、關節腔注射等。 3.神經病變:如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腳痛。治療有臥床休息、牽引、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2、腺苷鈷胺),必要時手術減壓。 4.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血栓等,影響腳部血液循環。治療包括改善循環藥物(如前列地爾、銀杏葉提取物)、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嚴重時可能需介入治療。 5.感染:腳部發生細菌或真菌感染,也會引發疼痛。需使用抗感染藥物,如抗生素(阿莫西林、頭孢呋辛)或抗真菌藥(酮康唑、特比萘芬)。 腳痛原因多樣,治療方法各異。若腳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4-12-02 07:36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內病外治”的醫術。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