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欽河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中風的中醫辨證治療,包括風痰阻絡、肝陽暴亢、氣虛血瘀、陰虛風動等證型,以及相應的治療原則、常用方劑和藥物。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3-10-20 15:13
1.風痰阻絡: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治宜祛風化痰通絡,常用方劑如化痰通絡湯,藥物有半夏、茯苓、白術等。
2.肝陽暴亢:癥狀有頭痛眩暈、面紅目赤。治法為平肝潛陽,熄風通絡,可用天麻鉤藤飲,包含天麻、鉤藤、石決明等。
3.氣虛血瘀:常見肢體軟弱、偏身麻木。治療以益氣活血為主,補陽還五湯常用,有黃芪、當歸、赤芍等。
4.陰虛風動:多有手足蠕動、眩暈耳鳴。宜滋陰熄風,方選鎮肝熄風湯,含白芍、天冬、玄參等。
5.痰熱腑實:有腹脹便秘、頭暈目眩等。治以通腑泄熱,化痰理氣,可予星蔞承氣湯,藥物有大黃、瓜蔞、膽南星等。
中醫辨證治療中風需綜合判斷,患者應在中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