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啟發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內科
-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癥,也稱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血小板計數減少,可能導致出血傾向。病因可能涉及遺傳因素、病毒感染、藥物反應以及免疫系統異常等,治療策略依據病情輕重不同而異,輕度患者可能僅需觀察,重度患者可能需要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或甚至脾切除。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3-09-29 11:31
1.病因分析: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發病機制復雜,包括遺傳傾向、病毒感染如風疹病毒或巨細胞病毒、某些藥物如奎寧或磺胺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免疫系統的異常識別,將血小板視為外來物質進行攻擊。
2.癥狀表現:癥狀從輕微的皮膚瘀點、瘀斑到嚴重內出血不等,部分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僅在體檢時發現血小板計數偏低。
3.診斷標準:通過血常規檢查發現血小板計數低于正常范圍,排除其他導致血小板減少的原因,結合臨床表現和可能的骨髓檢查結果確診。
4.治療方式:治療依據病情嚴重程度,輕度病例可能僅需定期監測,重度患者可能采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必要時考慮脾切除手術。
5.預防與預后:對于已知的觸發因素,如特定藥物,應避免接觸。多數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后,血小板計數可以恢復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反復發作,需要長期管理。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癥是一種需要細致管理和治療的疾病,早期診斷和合理治療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患者應遵循醫囑,定期復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