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距肛門 18cm 近乙狀結腸外壓性改變是什么病,如何處理?
腸鏡檢查,距肛門18cm近乙狀結腸部位腸道外壓性改變,是什么病2012,05,01日做的電子腸鏡檢查,應該怎么辦好?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立君 主任醫師
海南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復康中心
-
腸鏡檢查發現距肛門 18cm 近乙狀結腸部位的腸道外壓性改變,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如腸道外的腫物、盆腔占位、腸粘連、疝氣、腸道憩室等。 1. 腸道外的腫物:可能是脂肪瘤、纖維瘤等良性腫物,也可能是惡性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如增強 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確腫物的性質。 2. 盆腔占位:如盆腔的腫瘤、囊腫等,壓迫乙狀結腸。可通過盆腔超聲、CT 等檢查協助診斷。 3. 腸粘連:多由腹部手術或炎癥引起。癥狀不嚴重時可先觀察,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松解粘連。 4. 疝氣:如腹股溝疝,可能導致腸道受壓。通過體格檢查和超聲等可診斷,治療常需手術修補。 5. 腸道憩室:一般無癥狀,但若憩室發炎或形成膿腫,也可能出現外壓表現。診斷依靠腸鏡和影像學檢查,治療根據病情輕重選擇保守或手術。 總之,出現乙狀結腸部位的腸道外壓性改變,需要綜合多種檢查和臨床表現來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2024-11-29 0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