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肝性腦病的生化機制較為復雜,主要包括氨中毒學說、神經遞質失衡、假性神經遞質學說、錳離子蓄積、炎癥反應等。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3-08-09 14:12
1.氨中毒學說:氨是導致肝性腦病的關鍵因素。肝功能障礙時,氨的生成增多且代謝減少,血氨水平升高,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干擾腦的能量代謝和神經傳遞。
2.神經遞質失衡:正常情況下,興奮性神經遞質與抑制性神經遞質保持平衡。但在肝性腦病時,γ-氨基丁酸等抑制性神經遞質增多,而谷氨酸等興奮性神經遞質減少。
3.假性神經遞質學說:腸道細菌分解蛋白質產生的苯乙胺和酪胺,在肝功能障礙時不能被有效清除,經羥化形成苯乙醇胺和羥苯乙醇胺,它們與正常神經遞質相似但功能弱,干擾正常神經傳導。
4.錳離子蓄積:錳具有神經毒性,肝病時錳不能正常排泄,在腦內蓄積,損害腦組織,影響神經功能。
5.炎癥反應:肝臟疾病可引發炎癥,釋放炎癥介質,損傷血腦屏障,影響神經功能。
總之,肝性腦病的生化機制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了解這些機制有助于更好地診斷和治療該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