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竇粘液腺癌術后化療后癌胚抗原高及淋巴結未消如何治療
2009年11月04手術,胃竇大彎側潰瘍型粘液腺癌-低分化,浸潤漿膜層及脂肪組織,未累及神經及脈管,上切端凈,下切端見腫瘤侵犯淋巴結轉移情況:幽門上5/5,小彎1/5,大彎2/5,幽門下未找到淋巴結。 2009年11月29日---2009年12月30日使用“紫杉醇 DDP”方案行第一,二周期全身化療,共用:紫杉醇480MG ,DDP240MG 改用二線方案“CF 5-U 紫杉醇 奧沙利鉑”方案,2010年1月24日-4月10日,進行第三,四,五,六周期全身化療,共用:紫杉醇930MG,奧沙利鉑600MG,5-FU14G,cf2.4g, 2010年4月27日,改用“多西他賽 順鉑”方案,2010年4月27日-05月21日,進行第七,八周期全身化療,用多西他賽200G,順鉑240G. 2010年6月5日到6月25日每天注射艾迪50ML,胸腺五肽1MG。 癌胚抗原指標:2009.10.31:12.84NG/ML(手術前) 2009.11.26:13.74NG/ML(第一次化療前) 2009.12.25:9.97NG/ML(第二次化療前) 2010.01.22:5.59NG/ML(第三次化療前) 2010.02.19:5.4NG/ML (第四次化療前) 2010.03.12:6.62NG/ML(第五次化療前) 2010.04.07:9.72NG/ML(第六次化療前) 2010.04.24:12.19NG/ML(第七次化療前) 2010.05.15:7.94NG/ML (第八次化療前) 2010.06.04 5.78NG/ML (第八次化療后) 2010.06.26 8.56NG/ML 彩超檢查:2009.12.25(第二次化療前)彩超:臍右側大網膜單一淋巴結增大,大小約15*18MM 2010.01.22(第三次化療前)彩超:大網膜上及胰腺周圍探及多個腫大淋巴結,其中最大者為15*8MM,腫大淋巴結回聲低,光點分布均勻,縱橫比大部分二個點,增大淋巴結無血流增多。 2010.02.18(第四次化療前)彩超:腹腔掃查,后腹部區及大網膜,腹腔內均未見明確腫大淋巴結及異常包塊。 2010.03.12(第五次化療前)彩超:腹腔超聲掃查未見腫大淋巴結及異常胞塊,未見腸道擴張。 2010.04.07(第六次化療前)彩超:腹腔掃查臍左上方腸系膜上探及一增大淋巴結,大小為1.2*0.7CM,回聲低,腹腔其他區域未見其他腫大淋巴結,腸系膜上單一淋巴結,無血流信號。 2010.04.24(第七次化療前)彩超:腹腔掃查上腹掃腸系膜上探及多個增大淋巴結,其一最大者為12*80MM,回聲低,光點分布均勻,縱橫比均小于二個點,腫大淋巴結無血流信號. 2010.05.15(第八次化療前)彩超:腹腔掃查,后腹膜區探及多個淋巴結,其一最大者為11*7MM回聲低,光道分布均勻,縱橫比均小于二個點,腫大淋巴結無血流信號。 2010.06.04(第八次化療后)彩超:腹腔掃查后腹膜區探及數個增大淋巴結,其一最大者為12*7,回聲低,光點分布均勻,增大淋巴結無血流信號。 2010.06.26生化檢查:血糖6.63,血球五分類:嗜酸性粒細胞數目0.64,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10.1,單核細胞子百分比9.3,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32.1,其他都正常。 癌胚抗原還降不下,淋巴結還是沒消除,是再化療,還是放療,怎么治療,請指教,謝謝。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繼躍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科/胸部腫瘤內科
-
胃竇大彎側潰瘍型粘液腺癌患者術后經歷多次化療,癌胚抗原指標未穩定下降,淋巴結未完全消除。治療方案需綜合評估,包括化療效果、身體狀況、腫瘤進展等。 1. 化療評估:多次化療后效果未達理想,需重新評估腫瘤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考慮調整化療方案或藥物組合。如可選擇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卡培他濱等。 2. 放療考慮:對于局部淋巴結殘留,放療可能有助于控制腫瘤,但需評估患者身體耐受情況。 3. 靶向治療:檢測相關基因,如有合適靶點,可應用靶向藥物,如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等。 4. 免疫治療:檢測免疫指標,如適用,免疫治療藥物如帕博利珠單抗等可能有幫助。 5. 綜合治療:包括營養支持、中醫調理等,增強患者體質,提高治療耐受性。 總之,對于該患者的后續治療,需要多學科會診,綜合各種因素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同時密切監測病情變化。
2024-12-03 05:4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