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男車禍致內側副韌帶損傷,現康復中,相關疑問待解
男22歲車禍傷,只是稍微有些腫,沒有淤青。第二天的mri提示為內側副韌帶損傷(交叉韌帶和半月板沒事),不過醫生當時在做檢查的時候,側方應力試驗弱陽性,抽屜試驗對比好的那一只膝蓋,有松動感,懷疑交叉韌帶也有損傷。后決定先行保守治療,石膏制動5周后拆除,現在距離受傷已經47天了,距離石膏拆除已經8天。經適當鍛煉后,現在腿能伸直,但是在快要伸直的時候會有酸痛的感覺,蜷曲的時候腳后跟距離大腿根部大概有10厘米左右。請問醫生,1.我的交叉韌帶到底有沒有受傷?能通過自己的一些小實驗試出來嗎?如果能的話具體應該怎么做?2.我的鍛煉進度會不會太快?目前患肢還是比較細,有無力感,現在能嘗試脫拐行走了嗎?拜托醫生要詳細回答呀....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森玉 副主任醫師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眼科
-
22 歲男性因車禍導致內側副韌帶損傷,保守治療后在康復中存在交叉韌帶是否受傷、鍛煉進度是否合適及能否脫拐行走等疑問。需要綜合癥狀、檢查等多方面判斷。 1. 交叉韌帶損傷判斷:交叉韌帶損傷的判斷較為復雜,不能僅通過自行小實驗確定。專業醫生會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如 Lachman 試驗、軸移試驗等,結合 MRI 等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 2. 鍛煉進度評估:目前的鍛煉進度不算太快。在康復過程中,肌肉萎縮和無力是常見的,需要逐步加強鍛煉。 3. 患肢較細原因:患肢較細是因為損傷后活動減少,肌肉廢用性萎縮,隨著康復鍛煉會逐漸改善。 4. 無力感應對:無力感可能是肌肉力量尚未恢復,可通過針對性的肌肉力量訓練改善。 5. 能否脫拐行走:能否脫拐行走取決于膝關節的穩定性和肌肉力量。如果膝關節能穩定支撐體重,且肌肉力量足夠,可嘗試脫拐行走,但要循序漸進,避免過度負重。 患者應遵循醫生的建議,定期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康復方案,以促進膝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
2024-12-02 1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