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歲女童發燒抽搐伴血小板低,病因及治療?
年齡:2 性別:女 起病的急緩:忽然起病 孩子就是發燒引起抽搐然后去醫院檢查發現血小板低,可是孩子一點癥狀都沒有。也沒有見到出血點和紫癜。住院的時候就用了丙種球蛋白然后就升到346醫生就叫出院回來就開了強的松和利可君,第一次去復查就掉下來了第二次去復查又掉到14現在醫生又安排住院。請問醫生我孩子可能是什病能不能治好啊?請問醫生怎么治療才能康復沒有反復,孩子可能是什么病 伴隨癥狀: 睡眠:正常 大小便:正常 精神:正常 飲食:正常 體重:正常 診療情況: 住院第一次用了丙種球蛋白后升到346然后出院開了強的松和可利君,第一次復查掉到35醫生說沒有事回去吃藥再復查,這次去復查只有14醫生現在又安排住院。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彬 主治醫師
南陽兒童醫院
其他
整形美容科
-
2 歲女童因發燒抽搐就醫發現血小板低,經治療后仍反復降低。可能的病因包括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感染相關血小板減少、血液系統疾病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輸注血小板等。 1.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這是兒童血小板減少較為常見的原因,由于自身免疫機制異常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多。治療常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球蛋白等。 2. 感染相關血小板減少:某些病毒或細菌感染可能影響血小板生成或破壞增多。需積極控制感染,感染恢復后血小板可能逐漸恢復正常。 3. 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會影響造血功能。需進行骨髓穿刺等檢查明確診斷,治療方法因病而異。 4. 藥物因素:部分藥物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如某些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等。需排查近期用藥情況,必要時調整用藥。 5. 先天性血小板減少:少數患兒可能存在先天性的血小板生成障礙。治療較為復雜,可能需要長期治療和隨訪。 總之,對于該患兒,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查以明確病因,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家長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
2024-12-04 18: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宏杰 主任醫師
河南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腫瘤外科
-
你好,通過你對癥狀的描述,我們認為這可考慮吃些補氣養血的中藥來提升血小板。
2024-12-04 18: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鳳英 副主任醫師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
三級
超聲科
-
您好!血小板減少癥可能源于三種原因: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常見一些藥物引起:引起骨髓再生低下低下或障礙伴全血細胞減少的藥物.在一定劑量下易引起骨髓再一低下的化學物質及藥物,如苯,二甲苯等.可以引起骨髓再生障礙或低下的藥物:如氯霉素,磺胺類藥物,青霉素等.
2024-12-04 18: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崇訓
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你好,現在血小板降低很快,應當考慮輸血,避免出現大量的內臟出血危及生命.導致血小板降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化療藥物的連續損傷導致的.
2024-12-04 18:0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袁桂洪 副主任醫師
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
二級甲等
大內科
-
你好,現在血小板降低很快,應當考慮輸血,避免出現大量的內臟出血危及生命.導致血小板降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化療藥物的連續損傷導致的.
2024-12-04 18:0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春霞 副主任醫師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產科
-
你好,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疾病,主治療主要是用激素,嚴重者可以考慮作脾切除。另外還可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免疫球蛋白、達那唑、輸注血小板、血漿置換、促血小板生成藥以及中醫中藥。
2024-12-04 18:03
-
-
回答7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井長信 主任醫師
榆林市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血小板是人體內細胞內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他的減少是與體內的平衡息息相關的。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像血液病,或者是骨髓病,或者是酗酒等原因,所以對于這種情況可以去相應的醫院先進行一個相應的檢查來看看,明確病因,再根據病情對癥下藥,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要濫用藥物,防止藥物和病情產生沖突從而導致病情的加重。
2024-12-04 18:03
-
-
回答8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周宏 主任醫師
溫州市中心醫院
三級甲等
肛腸外科
-
2 歲女童發燒抽搐后出現血小板減少且反復,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血液系統疾病、感染相關、藥物影響或其他原因。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1.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這是兒童血小板減少較為常見的原因,多由自身免疫機制異常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多。治療常包括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丙種球蛋白等。 2. 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這些疾病會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需進行骨髓穿刺等檢查明確,治療方法因病而異,可能包括化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 3. 感染相關:某些病毒或細菌感染可能引發血小板減少。積極控制感染后,血小板數量可能逐漸恢復。 4. 藥物影響:部分藥物可能影響血小板生成或導致其破壞增加。需排查近期用藥情況,必要時調整用藥。 5. 其他原因:還可能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關。 總之,孩子的病情需要綜合多種檢查結果和臨床表現來明確診斷。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定期復查,注意觀察孩子有無出血癥狀。相信通過規范的治療,孩子的病情有望得到控制和改善。
2024-12-05 1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