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明明 主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腎內科
-
腎陰虛濕熱是中醫常見的病癥,涉及腎陰虧損、濕熱內蘊。其成因復雜,癥狀多樣,治療需綜合調理。包括生活習慣、飲食、情志、藥物治療及中醫特色療法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1.成因:久病傷腎、先天稟賦不足、房勞過度等可致腎陰虛;外感濕熱、飲食不節產生濕熱。 2.癥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黏膩等。 3.診斷:通過望聞問切,觀察舌苔脈象、面色神態,詢問癥狀病史等綜合判斷。 4.治療:藥物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等,需遵醫囑服用。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膩。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焦慮緊張。 5.預防: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適度運動,增強體質;戒煙限酒。 腎陰虛濕熱需要綜合調理,患者應重視自身健康,如有相關癥狀,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調理。
2024-12-03 13:5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