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卓勝青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內科
-
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有基礎心臟病者、長期壓力大者、濫用藥物者以及有家族病史者。心律失常的心電圖判斷較為復雜,需綜合多個方面,包括節律、心率、P 波、QRS 波群、ST 段和 T 波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1.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逐漸衰退,心電活動容易出現異常,增加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 2.有基礎心臟病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患者,心臟本身存在病變,易引發心律失常。 3.長期壓力大者:精神高度緊張、焦慮、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導致心臟電生理紊亂。 4.濫用藥物者:某些藥物,如抗心律失常藥、抗抑郁藥、某些抗生素等,可能影響心臟的電活動。 5.有家族病史者:部分心律失常具有遺傳傾向,家族中有相關病史者患病幾率相對較高。 6.心電圖判斷:正常心電圖節律規整,心率在 60 - 100 次/分。P 波代表心房除極,形態和時限正常。QRS 波群代表心室除極,時限和形態正常。ST 段正常應位于等電位線。T 波代表心室復極,形態和方向正常。心律失常時,上述指標會出現異常,如早搏可見提前出現的 QRS 波群,房顫時 P 波消失,代之以不規則的小 f 波等。 總之,了解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有助于早期預防,而正確解讀心電圖對于心律失常的診斷至關重要。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2024-12-03 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