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卓勝青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內科
-
慢性心力衰竭引發氣短是較為常見的癥狀,其原因包括心臟泵血功能減弱、肺部淤血、神經內分泌激活、心肌重構以及電解質紊亂等。若身體感到不適,務必立刻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開處方。 1. 心臟泵血功能減弱: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導致血液無法有效排出或充盈,使得肺部血液淤積,引發氣短。治療上常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如纈沙坦,以及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等,增強心臟功能。 2. 肺部淤血:心力衰竭時,肺部血管內壓力增高,液體滲出到肺泡和間質,影響氣體交換,導致氣短。可通過利尿劑如呋塞米減輕肺部淤血。 3. 神經內分泌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激活,加重心臟負擔,引起氣短。使用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如螺內酯等藥物進行調節。 4. 心肌重構:心肌細胞肥大、凋亡和間質纖維化,使心臟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導致氣短。可應用改善心肌重構的藥物,如沙庫巴曲纈沙坦。 5. 電解質紊亂:心力衰竭患者常因藥物使用或飲食不當出現低鉀、低鈉等,影響心肌興奮性和收縮力,導致氣短。需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現氣短需要綜合治療,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感染,定期復查,遵醫囑調整治療方案。
2024-12-03 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