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卓勝青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內科
-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于正常的狀態,其成因復雜,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常見癥狀有頭暈、乏力、眼前發黑等,嚴重時可能導致昏厥。治療方法多樣,包括生活方式調整、藥物治療等。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1. 生理性低血壓:部分健康人群血壓值稍低于正常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通常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無需特殊治療。 2. 體位性低血壓:多在體位突然改變時發生,如從臥位變為站立位。常見于老年人、長期臥床者,與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3. 繼發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等。 4. 藥物性低血壓:某些藥物可能導致血壓降低,如降壓藥、抗抑郁藥、鎮靜藥等。 5. 餐后低血壓:進餐后 2 小時內收縮壓下降 20mmHg 以上,常見于老年人,與進食后內臟血流增加、血管擴張有關。 低血壓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定期監測血壓。
2024-12-03 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