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譚進富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胃腸胰外科
-
胃息肉手術后出現黏膜潰爛通常不是手術直接導致的結果,而是可能由于術后胃部環境的變化和未得到有效管理的并發癥所引起。這可能是由于胃黏膜長期受到炎癥刺激、不良飲食習慣、壓力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20-03-16 22:02
1. 炎癥刺激:胃部炎癥持續存在,未得到及時控制,可能導致黏膜損傷并發展為潰爛。
2. 飲食不當:高脂、辛辣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延緩愈合過程。
3. 壓力與情緒:長期的精神壓力和不良情緒可能影響胃功能,加重黏膜病變。
4. 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可能損害胃黏膜,促進潰瘍形成。
5. 幽門螺桿菌感染:術后可能存在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未清除,也是導致黏膜潰爛的常見原因。
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您在胃腸胰外科醫生的指導下,調整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心態,并可能需要進行抗炎、抑制胃酸分泌(如質子泵抑制劑)以及針對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同時,定期復查以評估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確保胃黏膜得到充分的恢復。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gastrie polyp)是指突出于胃黏膜的良性隆起性病變,表面常較光滑。息肉多無癥狀,往往是在內鏡或x線檢查偶爾被發現。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統癥狀,如腹部不適、腹脹、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但多因癥狀輕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視。根據病理形態常將胃息肉分為腫瘤性、錯構瘤性、炎癥性和增生性四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