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錢菁 主任醫師
江蘇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經期排瘀可艾灸小腹部、足三里、三陰交、神闕穴等,能調經止痛,增加經量。還需注意艾灸時間和配合用藥。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9-06-29 16:39
1.小腹部:促進盆腔血液循環,緩解痛經。
2.足三里:調節機體免疫力,輔助改善經期不適。
3.三陰交:調理肝脾腎,有助于經血通暢。
4.神闕穴:溫陽散寒,對宮寒引起的瘀滯有改善作用。
5.艾灸時間:月經前一周及經期開始時為宜。
6.配合用藥:可服用益母草顆粒、烏雞白鳳丸、少腹逐瘀丸等活血化瘀止痛的中成藥。
經期艾灸排瘀需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如果女性朋友的月經量很少,或者月經很久沒來了,就可以在經期進行艾灸,艾灸肚子,肚子有幾個位置都是調理月經的,比如關元,子宮,血海,三陰交穴,通過在這幾個地方艾灸,可以把女性朋友身體里面的瘀血火化,然后通過陰道排出體外。所以女性朋友發現自己陰道出血伴隨著很多血塊,不要驚訝,也不要擔心,這都是正常的現象,說明艾灸起到效果了。并非所有女性來月經的時候都可以進行艾灸,有的女性來月經時經血量比較大,這種情況下進行艾灸的話是不妥的,反道會使經血量更多。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2019-06-21 18:2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艾灸? 艾灸分為艾炷灸、艾條灸和溫針灸。是指點燃艾炷或艾條在體表的一定部位進行熏灼,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艾灸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尤其適用于慢性虛弱性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病證。艾灸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溫補中氣、回陽固脫、消瘀散結、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清熱解毒、溫腎壯陽等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