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啟發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內科
-
血常規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可能與感染、應激、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關。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9-06-30 18:01
1.感染因素:細菌感染是常見原因,如肺炎、膽囊炎等。身體通過增加中性粒細胞來對抗細菌。
2.應激反應:劇烈運動、創傷、燒傷、手術等應激情況,可使中性粒細胞增多。
3.血液系統疾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會導致造血異常,引起中性粒細胞比例偏高。
4.惡性腫瘤:某些實體瘤,如肺癌、胃癌等,可刺激骨髓造血,使中性粒細胞增多。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反應會引起中性粒細胞比例改變。
發現血常規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應結合癥狀、體征及其他檢查結果,明確原因,針對性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中性粒細胞又稱嗜中性粒細胞,是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離散分布的細小的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胞核幼稚型的呈桿狀或馬蹄形,成熟的呈分葉狀,三葉狀的也比較多。中性粒細胞偏高是細菌感染導致,如果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高說明是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則可能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細菌感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2019-06-21 18:2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中性粒細胞增多? 中性粒細胞增多定又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個標準差以上,年齡大于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于7.5×10^9/L ,小于1個月的嬰兒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