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增勝 主治醫師
日照市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內科
-
中藥有毒原因在醫生近來一些中藥注射劑和口服劑,由于多種原因而發生的臨床問題,使一些人對中藥產生了誤解,甚至有人偏執地認為,吃中藥對健康有害。這真是對中醫中藥天大的冤枉! 什么是中藥呢?中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保持藥材物質自然完整性的前提下所運用的藥物,在臨床實踐中,處于理、法、方、藥證據鏈的終端。單論其有效成分、單一提取物,則喪失了四氣五味的特性,從根本上阻斷了與寒熱虛實證候病機相對應的邏輯關系,已經不是中藥了。按照癥狀,按照西醫的診斷用藥,哪怕處方都是中藥飲片,也不是中藥。 嚴格說來,遵循辨證論治的邏輯方法,在證候病機性質判斷可靠、立法處方吻合病機、保證藥材道地的前提下,中藥無毒無害。雖然中醫臨床有實而誤補、虛而誤攻的情況,但這不是中藥的錯誤,也不是辨證論治本身的錯誤,而是臨床醫生思維不成熟、不合理導致的錯誤,是去偽存真、辨病性真假能力缺失的錯誤。 所謂的中藥毒副作用,根本就是違背中醫“隨證治之”的因人、因時、因地的三因制宜原則,不講寒熱虛實的病機對應性,不講個體生命的適應性造成的結果。 中藥有毒,聚毒藥以供醫事;中藥無毒,扣病機而拯困厄,有毒無毒,全在臨床辨證論治的病機可靠性和生命真實性。 中醫中藥不是從實驗室走出來的,是在千百年的生命疾病實踐中形成的,千百年的生命歷程,中醫從邏輯方法上,形成了一套適用于生命疾病的規范法則,通過多環節的調控,實現了無毒化、無害化。
2009-10-13 22:16
第一,對應證候病機和病機性質,“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方藥的性質及其君臣佐使的組方法度,與病人的病機相吻合。證候病機發生變化,方藥相應變化。藥雖有毒,但毒攻其病,不傷其身,“有故無殞”,“得病則病受”。一成不變,墨守成規,違背“隨證治之”的辨證論治原則。
第二,根據藥物的歸經和升降浮沉特性,使方藥適至病所;藥量的輕重,吻合證候病機寒熱虛實的程度,適其大小,避免輕而無效、重而傷人的弊端,即古人所謂的“中的”。
第三,根據相須、相使、相惡、相殺、相畏、相反等藥物相互作用的理論,在實際配方中運用相應藥物兼制其毒性和偏性,實現減毒增效。
第四,要求道地藥材,強調炮制藥品。道地藥材,來自生命實踐,現在臨床普遍運用的藥材,都有臨床實踐基礎。用實驗室分析方法檢驗出來的“道地”藥材,目前還不能算是真正的道地藥材,如關木通。
第五,服藥因人、因病、因藥制宜,胃氣弱則不能猛浪大量,胃氣雖強亦須顧護,虎狼之品以服藥反應為標準,平和之劑也不能急切過量,每次服“半升”還是“一升”,“須臾”再服還是“止后服”,必須以病人的證候病機及服藥反應為依據,不能機械照搬書面理論或別人的經驗。
個體生命疾病的證候病機,存在與生命時空的整體關聯性。生命與藥性的四氣五味,方劑的溫清補瀉在自然狀態下的邏輯關系,經歷數千年的臨床實踐,在生命自然、時空聯系動態變化的前提條件下,形成了運用中藥的臨床規范——“適”,形成了中藥配伍的七情理論及君臣佐使原則。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中藥也設這樣,沒事一般不要亂吃。可以找專家看看再吃。
2009-10-18 1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