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秀敏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腳踝及以下長期腫痛可能由外傷、關節炎、下肢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營養不良等因素引起。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2-07-20 17:07
1.外傷:若腳踝曾受傷,未完全恢復可能導致長期腫痛。治療需休息、熱敷,必要時使用止痛藥物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需遵醫囑。
2.關節炎:如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炎癥刺激會引起腫痛。治療包括抗炎藥如美洛昔康、塞來昔布等,以及物理治療。
3.下肢血管疾病:像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腫痛。可能需手術或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華法林等,均應遵醫囑。
4.腎臟疾病:腎功能異常導致水鈉潴留,引發下肢腫脹疼痛。需針對腎病治療,同時控制飲食和水分攝入。
5.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可引起下肢水腫和疼痛。要改善飲食,補充營養。
腳踝及以下長期腫痛原因多樣,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