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晶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脊柱外科
-
腳跟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的有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跟骨滑囊炎、脂肪墊萎縮。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3-11-13 22:27
1.足底筋膜炎: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過度運動等可能導致足底筋膜損傷,引發炎癥,產生疼痛。治療以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為主,如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
2.跟骨骨刺:跟骨長期受到壓力和磨損,形成骨刺,刺激周圍組織引起疼痛。輕者可保守治療,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
3.跟腱炎:運動不當或過度使用跟腱,造成跟腱發炎。治療包括休息、冰敷、拉伸等,藥物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
4.跟骨滑囊炎:跟骨部位的滑囊受到反復摩擦或創傷,出現炎癥。治療以休息、熱敷、藥物治療(如洛索洛芬鈉)等為主。
5.脂肪墊萎縮:隨著年齡增長,腳跟脂肪墊萎縮,緩沖作用減弱,導致疼痛。可通過使用鞋墊等緩解。
腳跟痛的原因多樣,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腳跟,避免過度勞累。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足跟疼痛的原因很多,但多數是跟骨骨刺所致,常發生在40歲以上的肥胖者.在人體的足跟部的皮里骨外,有一彈性脂肪墊,在雙腳負荷全身重量行走時,該墊起著緩沖的作用,使跟骨不直接撞擊地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此軟墊會發生退行性的改變而失去彈性作用.而體重的增加則使雙腳的負重加大,足底受力增加,時間長了便導致病理變化而形成了骨刺.在足跟稍一觸地走路之時,骨刺便刺激周圍組織的末梢神經,患者便產生了疼痛之感.腳跟痛也可能是因為過多的壓力在行走活動的過程中集中于腳跟部位,導致骨頭,肌肉,肌腱,軟組織等部位受傷,轉變成紅腫熱痛等發炎的后遺癥.為什么這些壓力無法正常釋放呢?鞋子設計不佳,長期在堅硬地面行走或跑步,體重過重都是導致腳跟疼痛的原因.推薦藥方:生白芍120克,生甘草3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濾取藥液內服.然后將藥渣倒入盆內,加入開水3000毫升,攪拌后,熏蒸患足,待水溫適宜時再泡洗患足至水涼.每日1次(用藥1劑).建議到醫院做個檢查,確診后再對癥治療.不要盲目治療.
2013-11-20 0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