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馮沖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心內科
-
這種情況多見于呼吸系統和心臟。呼吸系統多見于胸膜炎,肺炎等,見于結核,或者是受涼后其他細菌感染。心臟多見于心包炎,心肌炎等,多見于結核或者是病毒性感染。首先要明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這種不適癥狀,這樣才能采取更加明確的治療方案。: 建議到醫院檢查,行肺部和心臟的相關檢查。根據病人的主要不適癥狀,排除診斷,進一步明確病因。對治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2011-12-14 13: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心包積液的常見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
2011-12-21 07:58
(1)感染性者包括結核、病毒(柯薩奇、流感等病毒)、細菌(金葡菌、肺炎球菌、革蘭陰性桿菌、霉菌等)、原蟲(阿米巴)等;
(2)非感染者包括腫瘤(尤其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縱隔腫瘤等)、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心臟損傷或大血管破裂、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如甲減、尿毒癥、痛風等)、放射損傷、心肌梗死后積液等。大多數心包積液頑固難治,難以徹底根除。明確病因,對疾病本身進行治療,可使心包積液緩解或根治心包穿刺可減輕癥狀,可抽取心包內液進行分析以助于診斷和治療,但其本身的治療效果并不確切,已不是主要的治療手段本病在診斷明確、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
1.經劍突下心包引流操作簡便迅速、損傷較小、近期效果明確,肺部并發癥較少,適宜危重病人、高齡病人;但術后心包積液的復發率較高。為減低復發率,可增加心包切除的范圍。經劍突下心包引流的技術:切口起自胸骨下端并向下延伸,共長約6~8cm。正中切開腹白線上段,顯露并切除劍突。鈍性分離胸骨后壁與心包前壁之間的疏松組織。以外牽開器顯露上腹部切口,以一直角拉鉤拉起胸骨下端。切開心包前壁,吸除心包內液。將心包切除約3cm×3cm,完成心包開窗。經切口旁另作一小切口放置心包引流管??p合切口。心包引流管留置4~5d。
2.經胸心包部分或完全切除、胸腔引流本方法引流完全,復發率低。由于切除了較多心包,減少了產生心包積液和產生心包縮窄的根源,因此手術效果確切可靠。但手術損傷較大,可能出現肺部及切口并發癥。心包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手術操作:可經胸骨正中切口,亦可經做左前或右側開胸。⑴部分切除:上方起自心包在大血管的反折處,下方近膈??;左右向兩側切除達兩側膈神經前方1cm。⑵全部切除:上方起自心包在大血管的反折處,下方至膈心包的中點;右側切除至右膈神經前方1cm,左側切除至左肺靜脈,注意保留左膈神經勿受損。心包切除后引流管經胸腔引出,術后保留4~5d。
3.使用胸腔鏡(VATS)的心包切除、胸腔引流可在較大的范圍切除心包,損傷甚小,引流滿意。
術后并發癥較少。但麻醉較復雜。應用胸腔鏡行心包切除的要點:病人全麻,氣管內雙腔管插管,右側臥位,右側肺通氣,左側胸膜腔開放、左肺萎陷。首先經第七肋間穿入10mm套管針以擴張肋間徑路放入胸腔鏡攝像機。行胸腔內探查。然后沿腋前線經第六肋間放入鉗夾器,經第五肋間放入剪切器。在手術中可應用約8cm水柱持續正壓的二氧化碳吹入以使肺萎陷并保持之,以利于顯露心包。辨認膈神經,在其前、后方各作切口,切除心包共約8~10cm2。注意勿傷及左心耳。鉗夾出切除之心包片。在心包切除處放置引流管經肋間引出,術后保留2~3d。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心包積液? 隨著臨床檢驗的水平提升,心包積液在病人中的檢出率明顯上升,可高達8.4%,大部分心包積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現臨床征象。少數病人則由于大量積液而以心包積液成為突出的臨床表現。當心包積液持續數月以上時,便構成慢性心包積液。導致慢性心包積液的病因有多種,大多與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