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路瑾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病研究所
-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藥物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血液系統疾病及遺傳因素等。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2-07-25 10:00
1.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如氯霉素、磺胺類藥物、抗甲狀腺藥(如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等。
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會產生抗體破壞血小板。
3.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可能影響血小板生成。
4.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會使造血功能異常。
5.遺傳因素:部分先天性疾病,如范可尼貧血,可引起血小板減少。
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復雜多樣,若發現血小板減少,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生成減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藥物,惡性腫瘤,感染,電離輻射等損傷造血干細胞或影響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這些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可影響多個造血細胞系統,常伴有不同程度貧血,白細胞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2012-07-31 1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