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天山 主任中醫師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中氣虛是中醫術語,指脾胃之氣虛弱,通常由飲食不節、勞倦過度、久病體虛、情志失調、先天稟賦不足等因素引起。表現為氣短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面色萎黃、語聲低微等。 1. 飲食不節:長期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損傷脾胃,導致中氣虛。應規律飲食,均衡營養。 2. 勞倦過度:身體過度勞累,消耗正氣,使脾胃功能減退。需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休息。 3. 久病體虛:患病時間長,正氣受損,脾胃之氣虛弱。應積極治療原發病,調理身體。 4. 情志失調:長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脾胃運化。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過大。 5. 先天稟賦不足:出生時脾胃功能較弱,易出現中氣虛。可通過后天調養改善。 中氣虛會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如有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中藥調理、飲食調養、適當運動等方法改善。同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中氣虛的發生。
2024-11-28 12: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中氣虛是指脾胃中氣不足,食少疲乏,自汗,或見發熱,脈虛大無力;清陽不升,頭暈目眩;中氣下陷,內臟下垂(胃下垂),久瀉脫肛;或遺尿,膏淋;婦女陰挺,以及崩漏屬于氣不攝血者。治療可應用補中益氣丸或補中益氣湯治療,以益氣升陽,調補脾氣
2024-11-28 2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