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脾陽虛與脾氣虛在病因、癥狀、舌象脈象、治療原則以及用藥方面存在差異。脾陽虛多因脾氣虛發展而來,或因過食生冷、腎陽不足等所致;脾氣虛常由飲食不節、勞累過度等引起。 1.病因:脾陽虛多因久病耗氣傷陽,或久瀉久痢、脾失健運等;脾氣虛多因飲食失調、勞倦過度等。 2.癥狀:脾陽虛常見畏寒肢冷、腹脹腹痛、大便溏稀等;脾氣虛主要表現為食少、腹脹、便溏、神疲乏力等。 3.舌象脈象:脾陽虛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脾氣虛舌淡苔白,脈緩弱。 4.治療原則:脾陽虛以溫中健脾為主;脾氣虛以健脾益氣為主。 5.用藥:脾陽虛可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脾氣虛常用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 總之,脾陽虛與脾氣虛雖有相似之處,但在多方面存在區別。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理和治療。
2024-12-08 2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