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慧姝 主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母胎醫學組
-
避免自然流產,需注意生活習慣、孕前檢查、孕期保健、心理調節和避免有害物質等。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8-07-08 17:01
1.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睡眠,適度運動,均衡飲食。
2.孕前檢查:排查遺傳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3.孕期保健:按時產檢,補充葉酸等營養素。
4.心理調節:減輕壓力,保持心情舒暢。
5.避免有害物質:遠離化學毒物、放射性物質。
總之,做好以上各方面,有助于降低自然流產的風險。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您好,關于您的情況我有以下幾點要說:臨床上很難找到流產的確切病因,但常見的原因有:一.遺傳因素。由于染色體的數目或結構異常所致的胚胎發育不良,是流產最常見的原因,在占全部妊娠15%~20%的自然流產中,遺傳因素可占60%~70%。二.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大量吸煙(包括被動吸煙)、飲酒、接觸化學性毒物、嚴重的噪音和震動、情緒異常激動、高溫環境等一切可導致胎盤和胎兒損傷的因素都可造成流產。三.母體疾病。母體患任何不利胎兒生長發育的疾病都可造成流產,如子宮畸形、宮頸機能不全、宮頸粘連、子宮肌瘤等。四.父方因素。有關研究顯示,大約有10%~15%的男性精液中含有一定數量的細菌,可影響孕婦使胚胎流產,近來發現有一種無癥狀的菌精癥可導致孕婦流產。準媽媽應當了解流產的預防措施:一.懷孕的年齡要適當。早婚早育者因身體發育不成熟容易引起流產,懷孕時年齡過大也會因生殖功能衰退、染色體發生突變而造成流產,最佳的生育年齡一般在23~28歲。二.流產后不要急于再次懷孕,應間隔半年以上,使子宮得到完全恢復,全身的氣血得以充盛后再懷孕,否則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就懷孕容易導致流產的再次發生,欲速則不達。三.注意均衡營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劇烈運動,孕早、晚期要避免性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緊張不安、焦慮、抑郁、過度興奮等不良情緒刺激四.改善工作環境,避免接觸有毒物質,避開所有的污染物質,如水銀、鉛、鎘、DDT、放射線等。調整好居室的環境,保持居室通風。五.懷孕前先到醫院做體檢,尤其是以往有流產史者,更應做全面檢查,若發現有某方面的疾病,先進行治療,待疾病治愈后再懷孕。六.要做遺傳學檢查,夫婦雙方同時接受染色體的檢查。七.做血型鑒定包括Rh血型系統。八.男方要做生殖系統的檢查。有菌精癥的要治療徹底后再使妻子受孕。九.黃體期過短或分泌不足的婦女,最好在月經中期和懷孕初期補充黃體素。十.懷孕前后應避免接觸貓、狗、鳥等寵物,以免感染弓形蟲。十一.習慣性流產的婦女(自然流產超過3次以上)應該進行詳盡的檢查,包括婦科B超檢查、血液特殊抗體監測、內分泌測定和夫妻雙方血液染色體分析等。希望您能調整好心態,平時多加注意,早日獲得您的寶寶!
2016-07-08 01: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避免自然流產要注意:急性傳染病須待痊愈后一段時間方可懷孕。慢性病病人應治療到病情穩定經專科醫生認可后才能懷孕;流產因生殖器官疾患所致者,應矯治生殖器官疾病后再懷孕;知道有孕后應避免接觸鎘、鉛、有機汞等重金屬、含毒有機物或放射線等,還應避免與預防細菌感染.早孕期(孕12周內)除注意飲食衛生和避免勞累外,一定要避免過分緊張,保持情緒穩定以利安胎。是妊娠早期避免性生活;
2016-07-08 01: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凡妊娠27周前自然中止妊娠者稱為“流產”。發生于受孕12周以前者稱“早期流產”;發生于懷孕12—27周者稱為“晚期流產”。凡有流產先兆如少量陰道流血、腰酸、陣發性下腹痛,但胎盤與胎兒并未排出,子宮大小與停經月份相符者稱為“先兆流產”。如病情進一步發展,妊娠可能中斷,但經過適當治療,也可能繼續妊娠。
2016-07-08 01:2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象您這種情況,需要再次妊娠前做孕前檢查,做采血激素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紊亂引起的持續激素失調,根據結果做調理治療
2016-07-08 01:2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般在懷孕之后就是要多注意休息,不要做劇烈的運動,然后自己還是要注意適當的增加營養定期的去醫院檢查孩子的發育情況就可以的。
2016-07-08 0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