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腳后跟受傷后出現周圍腫和觸摸痛,可能是傷口感染、組織損傷、局部淤血、骨折以及痛風等原因引起。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6-06-03 01:53
1.傷口感染:傷口處細菌滋生引發炎癥,導致紅腫疼痛。需要對傷口進行清創消毒,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治療。
2.組織損傷:受傷時周圍組織受到牽拉或擠壓,出現水腫和疼痛。通過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等方式緩解。
3.局部淤血:損傷導致血管破裂,血液淤積在周圍組織。可在受傷 72 小時后熱敷,促進淤血吸收。
4.骨折:若損傷較重導致骨折,會有明顯疼痛和腫脹。需通過 X 線等檢查確診,根據情況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5.痛風:體內尿酸代謝異常,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腳后跟,也可能出現類似癥狀。要控制飲食,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入,必要時使用降尿酸藥物如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
總之,腳后跟受傷后出現周圍腫和觸摸痛的原因較多,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促進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