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疾病,其發病原因多樣,包括關節損傷、年齡增長、遺傳因素、肥胖以及感染等。治療方法也較為豐富,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運動康復、中醫治療及手術治療等。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8-08-16 15:23
1.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依托考昔等,能有效緩解疼痛和炎癥;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有助于改善關節功能;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等,適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用藥需遵醫囑。
2.物理治療:包括熱敷、冷敷、超短波、紅外線照射等,可減輕關節疼痛和腫脹。
3.運動康復:進行適當的關節活動度訓練、肌肉力量訓練等,增強關節穩定性。
4.中醫治療:針灸、推拿按摩、中藥熏蒸等,能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
5.手術治療:對于病情嚴重、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采取關節置換術、關節融合術等。
關節炎患者應根據自身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在治療過程中注意關節的保護和保暖,避免過度勞累和受傷。同時,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