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頸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多樣,包括頸部疼痛、肌肉緊張、活動受限、頭痛、頭暈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8-08-18 08:42
1.頸部疼痛:多為持續性隱痛,勞累或受涼后加重。疼痛常集中在頸部兩側的肌肉,如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
2.肌肉緊張:頸部肌肉僵硬,觸摸時有明顯的緊張感和壓痛。
3.活動受限:頸椎的屈伸、旋轉等活動范圍減小,轉動頸部時可出現疼痛和阻力。
4.頭痛:多為枕部或頭頂的放射性疼痛,與頸部肌肉緊張和神經受壓有關。
5.頭暈:可能因頸椎病變影響椎動脈供血,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而產生。
6.感覺異常:部分患者頸部皮膚可有麻木、刺痛等感覺。
7.肩部不適:肩部可能出現酸痛、沉重感,甚至放射至上臂。
總之,頸型頸椎病的癥狀可能因人而異,但以上表現較為常見。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影像學檢查等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等,以緩解癥狀,防止病情加重。同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頸部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