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躍家 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中醫治療咳嗽先辨證,包括外感和內傷,常見證型有風寒風熱、痰濕、陰虛等。治療方法多樣,有中藥、針灸等。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8-08-21 14:50
1.外感風寒:多因著涼引起,表現為咳嗽聲重、咽癢。治療用三拗湯,疏風散寒宣肺。
2.外感風熱:常見于受熱后,咳嗽頻劇、氣粗。可用桑菊飲,疏風清熱宣肺。
3.風燥咳嗽:燥邪傷肺,干咳無痰。清燥救肺湯可潤燥止咳。
4.痰濕咳嗽:咳嗽痰多、色白。用二陳湯,燥濕化痰止咳。
5.陰虛咳嗽:干咳少痰、口干咽燥。沙參麥冬湯能滋陰潤肺止咳。
6.肝火犯肺:咳嗽陣作、面紅咽干。用黛蛤散,清肝瀉肺止咳。
中醫治療咳嗽需辨證論治,綜合調理,患者應及時就醫,遵醫囑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