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脾陽虛多因飲食失調、勞累過度、久病傷脾等所致。可通過食用一些具有溫陽健脾作用的中藥進行食補,如白術、干姜、肉桂、砂仁、肉豆蔻等。 1.白術: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可用于脾陽虛所致的食少腹脹、泄瀉等。 2.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腎、心、肺經,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對于脾陽虛引起的脘腹冷痛有改善作用。 3.肉桂:性大熱,味辛、甘,歸腎、脾、心、肝經,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作用,可緩解脾陽虛導致的畏寒肢冷。 4.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常用于脾陽虛所致的濕阻中焦及脾胃虛寒之嘔吐泄瀉。 5.肉豆蔻: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有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的功效,對脾陽虛引起的久瀉不止有一定療效。 脾陽虛患者在進行中藥食補時,應注意適量,且需長期堅持。同時,若癥狀較為嚴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綜合調理。
2024-11-28 0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