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博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骨折手術后出現風濕熱,需從疾病原理、癥狀表現、檢查診斷、治療方法、預防措施等方面綜合應對,包括控制感染、緩解癥狀、保護心臟、預防復發、生活調理等。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8-07-27 19:30
1.疾病原理:風濕熱是一種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非化膿性疾病,可累及關節、心臟、皮膚和皮下組織等。
2.癥狀表現:常見發熱、關節炎、心臟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等。
3.檢查診斷:通過血常規、血沉、抗鏈球菌溶血素“O”、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明確診斷。
4.治療方法:首先針對鏈球菌感染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菌素等;關節炎癥狀可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心臟炎時加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同時注意休息,加強營養。
5.預防措施:增強體質,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定期復查。
總之,骨折手術后出現風濕熱需要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規范治療,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護理和預防,以促進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風濕熱? Bouillaud綜合征(Bouillaud syndrome)異名:風濕熱。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結締組織炎癥,主要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皮膚和皮下組織。6~15歲為高發年齡。本病發病與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相關,故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較發達國家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冬春多見,遍及世界各地。我國各地發病情況不一,風濕熱總發病率約為22/10萬,其中風濕性心臟病患病率為0.22‰ 。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20世紀80年代,中、小學生發病率北方為0. 11‰~1. 09‰,南方為0.37‰~3.6‰。首次發病年齡多為6~15歲,3歲以下少見,近年來發病年齡有向后推遲的趨勢。發病率無性別和種族差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