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文青 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消化科
-
先天性巨結腸手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是決定何時開始進食的關鍵。一般情況下,待腸道蠕動恢復,肛門排氣后,可逐漸嘗試飲水與流質飲食,隨后根據身體反應調整至半流質直至普通飲食。此過程需密切觀察有無腹脹、腹痛等不適,同時鼓勵早期活動促進恢復。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8-07-27 09:21
1.腸道功能恢復:術后腸道需要時間恢復正常蠕動,肛門排氣是腸道功能初步恢復的標志。
2.逐步引入飲食:首先嘗試飲水,若無不適,可逐漸引入流質食物,如米湯、稀粥。
3.監測腹部反應:進食過程中,注意觀察是否出現腹脹、腹痛等不良反應,及時調整飲食。
4.過渡至半流質飲食:在流質飲食適應良好后,可逐漸增加食物的稠度,如爛面條、糊狀蔬菜。
5.恢復正常飲食:完全恢復至普通飲食需根據個人恢復情況而定,整個過程需循序漸進。
先天性巨結腸手術后的飲食恢復應遵循逐步推進的原則,從飲水到流質,再到半流質,最后過渡到普通飲食,期間需密切關注腹部狀況,確保恢復順利。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先天性巨結腸? 先天性巨結腸癥(congenital megacolon)又稱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aganglionosis).因Hirschsprun首先對本病做詳盡的描述,故也稱為Hirschsprung病(簡稱HD)。是一種神經峭細胞源性疾病和多基因遺傳病,是新生兒期低位腸梗阻的常見原因之一。其發病率在1/2000~1/5000,男女為4:1。本病有家族性發生傾向,有報道為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