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施艷秋 主任醫師
江蘇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月經不調,中醫認為可能由氣血不足、肝郁氣滯、腎虛、血瘀、痰濕等因素引起,通過辨證施治,中藥能有效調節內分泌,改善癥狀。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8-04-01 15:07
1.氣血不足:表現為經量少、色淡,可用當歸、黃芪等補氣養血。
2.肝郁氣滯:情緒波動大,經前乳房脹痛,適合柴胡、白芍疏肝解郁。
3.腎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應用熟地、山茱萸滋陰補腎。
4.血瘀:經血暗紅有塊,痛經明顯,桃仁、紅花活血化瘀。
5.痰濕:體型肥胖,舌苔膩,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濕。
中藥治療月經不調需個性化,依據不同體質和癥狀,選擇合適的方劑,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以達到最佳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