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宇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口腔科
-
智齒雖正但為齲齒,是否拔牙需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如齲齒程度、牙髓狀況、牙齒功能、個人口腔衛生習慣、治療難度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8-04-02 10:34
1.齲齒程度:若齲壞僅在牙釉質或淺層牙本質,補牙可能有效。但若齲壞深達牙髓,引發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拔牙可能更合適。
2.牙髓狀況:牙髓健康,補牙成功率高。牙髓感染壞死,保留牙齒難度大,拔牙可能性增加。
3.牙齒功能:能正常咀嚼,發揮功能,可盡量保留。若無法正常使用,影響進食,拔牙可考慮。
4.個人口腔衛生習慣: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有助于控制齲齒發展,保留牙齒機會大。反之,拔牙幾率上升。
5.治療難度:齲洞小,補牙操作簡單。齲洞大且復雜,補牙效果不佳,拔牙可能是較好選擇。
總之,對于智齒長得正但為齲齒的情況,應在專業牙醫的詳細檢查和評估后,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補牙還是拔牙,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和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