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路瑾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病研究所
-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準確診斷需綜合多種檢查方法,包括血常規、骨髓穿刺、骨髓活檢等,還需結合癥狀及病史進行判斷。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2018-01-13 20:10
1.血常規檢查:通過觀察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計數及形態變化,初步判斷造血功能異常。
2.骨髓穿刺涂片:了解骨髓造血細胞的增生程度、比例及形態,但可能受血液稀釋影響。
3.骨髓活組織檢查:對評估骨髓增生情況更準確,能提高診斷正確性。
4.放射性核素骨髓掃描:如硫化99m锝或氯化111銦全身骨髓γ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分布。
5.其他檢查:包括網織紅細胞計數、血清鐵蛋白測定等,輔助診斷。
綜合運用上述多種檢查手段,結合臨床表現和病史,有助于準確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貧血,又稱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組由于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細胞損傷,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疾病。臨床上將無原因可查者稱為原發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稱為繼發性再障。據國內統計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約占12%~30%。國外報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綜合征和暫時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預后均不同于慢性繼發性再障。再生障礙性貧血在我國發病不多,每年0.74/10萬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萬人口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