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豐 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老年心血管科
-
導管介入療法分三種。第一種是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PTA),經球囊導管對狹窄部位進行擴張。第二種是激光血管成形術,經導管引入激光光纖,切除粥樣斑塊。第三種是支架植入,一般是在施行上述治療措施后,防止再度狹窄而植入支架。主-髂動脈的PTA治療近期成功率可達90%-95%,3年通暢率為60%左右。術前動脈狹窄的程度直接影響PTA的療效,術前血管完全閉塞者療效較差。斑塊切除及植入支架的遠期療效仍在觀察。
2016-03-17 05: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的導管介入治療為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PAT),經球嫩導管對狹窄部位進行擴張;激光血管成形術,經導管引入激光光纖,切除粥因硬化斑塊;支架植入,一般是施行申述治療措施后,防止再度狹窄而植入支架。祝你健康!
2016-03-17 0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