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曉東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恐婚癥是一種對婚姻存在過度恐懼和擔憂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對婚姻的逃避、抗拒,其產生通常與個人經歷、社會環境、心理因素、家庭背景和經濟壓力等有關。 1.個人經歷:過往的情感創傷,如失敗的戀愛經歷,可能導致對婚姻失去信心和產生恐懼。 2.社會環境:社會上離婚率的上升、婚姻中的負面案例傳播,會讓人對婚姻產生擔憂。 3.心理因素:自身性格內向、敏感,缺乏安全感,容易在面對婚姻時產生焦慮和恐懼。 4.家庭背景:成長在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目睹父母的婚姻沖突,可能形成對婚姻的負面認知。 5.經濟壓力:擔心婚后的生活成本增加,如購房、育兒等經濟負擔過重,從而害怕結婚。 總之,恐婚癥并非不可克服,通過自我調整、心理咨詢等方式,能夠幫助恐婚者正確看待婚姻,建立積極的婚姻觀念。
2024-10-15 13: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賈福軍 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
-
“恐婚癥”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現在的年輕人多是獨生子女,一直以來都是習慣接受別人的關懷,自己并不擅長照顧別人和承擔一些責任。當他們想到建立一個家庭需要夫妻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還要處理好與另一方家人的關系,面臨新環境和新關系,聽到周圍的人講一些婚姻生活負面的東西時,就會產生一種焦慮和緊張的情緒。這種社會氛圍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對婚后生活的過多考慮在面臨婚姻時的表現形式就是對結婚的恐懼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遲結婚,甚至寧愿獨身,也不愿意“受罪”。 其實有了這種情緒的人也千萬不要緊張。謹慎對待婚姻的想法是對的,但因為謹慎而放棄婚姻是不可取的。結婚并且能幸福生活一生的人有很多,如果你不去嘗試,怎么能體會到婚姻帶來的快樂呢?
2024-10-15 1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