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踝關節骨折后的康復鍛煉方法包括肌肉收縮練習、關節活動度訓練、負重訓練、平衡訓練、步態訓練等。 1. 肌肉收縮練習:在骨折早期,進行肌肉的等長收縮,如小腿肌肉的繃緊和放松,能預防肌肉萎縮。 2. 關節活動度訓練:待骨折初步愈合,可逐漸增加踝關節的屈伸、旋轉活動范圍。 3. 負重訓練:從部分負重開始,逐漸過渡到完全負重,增強下肢力量。 4. 平衡訓練:單腳站立、閉目站立等,提高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5. 步態訓練:按照正常的步態模式進行行走練習,糾正異常步態。 踝關節骨折后的康復鍛煉需要循序漸進,根據個人恢復情況調整。在康復過程中,如有疼痛或不適,應及時停止并咨詢醫生。
2024-11-24 16: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卓銘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康復科
-
踝關節骨折及韌帶損傷是骨科常見的疾病,屬于關節內骨折。目前手術治療已經成為常規的治療方法。精確的解剖復位、堅強的內固定以及系統的康復練習是治療踝關節骨折并減少并發癥的關鍵所在。早期的腫脹和疼痛以及后期的關節活動受限均是踝關節骨折術后易出現的問題,而早期合理的康復鍛煉治療可以減少這些問題的發生。通過肌肉的收縮來促進血液循環、消腫并促進骨折的愈合,是局部的微環境向有利于關節軟骨修復的方向發展,同時減輕疼痛、消除腫脹、避免關節血腫肌化粘連。 美國西阿爾巴馬大學運動醫學中心踩關節康復方案: 跺泵:足趾先向下,后向上,增加躁關節的活動范圍與循環,持續而慢速活動。 踩關節字母表:舒服坐位,下肢伸直于身前,拇趾“描繪”英文字母表,注意躁關節的活動。 踩關節環轉運動:以拇趾作為指針,包括躁關節在內的順時針、擬時針運動。 內翻/外翻活動范圍:坐位,足底與地板平行。轉動足底使其朝向或遠離面部。 跟鍵牽拉:雙手持毛巾末端并繞過足底,慢慢牽拉毛巾至極限。 跟鍵牽拉(膝關節屈曲位):坐位,膝關節屈曲90°,雙手持毛巾末端并繞過足底,慢慢牽拉毛巾至小腿后側有牽張感,維持5秒鐘。 跟鍵牽拉(胖腸肌):面墻直立,一足位于另一足前。雙手扶墻,身體傾斜。前膝屈曲,后腿伸直并維持雙足后跟緊貼地面。維持此位置至小腿后側有牽張感后再維持5秒鐘。 跟鍵(比目魚肌)牽拉:面墻站立,一足位于另一足前。雙手扶墻,身體傾斜。雙膝微曲,保持雙側跟骨位于地面,膝關節屈曲直至感覺小腿后側有牽拉感。維持5分鐘。 足弓牽拉:坐位,足置于可樂瓶、高爾夫球或其他相似的物品,輕中度下壓,由足跟滾至足趾并反復,每足交替重復。 胭繩肌鍵:站立,患肢置于床緣或 緣,支撐腿伸直。身體慢慢向前傾斜直至感覺膝關節或后背有牽拉感,維持20秒,休息。
2024-11-25 06:3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踝關節骨折? 踝部骨折(fracture of ankle joint)較為多見,無論在日常生活中或運動場上均易發生。有人統計,踝部骨折加上踝部韌帶損傷,占全身損傷的4%~5%。踝部骨折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如外翻、內翻或外旋等。Davis-Weber分類法根據外踝骨折的位置,把踝關節骨折分為A、B、C三型,該分類以下脛腓聯合為界將骨折分為下脛腓聯合水平以下的損傷(A型)、經下脛腓聯合的腓骨骨折(B型)以及下脛腓聯合以上損傷(C型),較簡單,使用方便,但卻不能說明整個踝關節各種復雜改變。 查看全文»